Partner im RedaktionsNetzwerk Deutschland
Höre 台北一周 in der App.
Höre 台北一周 in der App.
(7.565)(6.472)
Sender speichern
Wecker
Sleeptimer
Sender speichern
Wecker
Sleeptimer

台北一周

Podcast 台北一周
Podcast 台北一周

台北一周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hinzufügen
海峡水天涌动,每周五首播的“台北一周”聚焦民主台湾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Mehr
海峡水天涌动,每周五首播的“台北一周”聚焦民主台湾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Mehr

Verfügbare Folgen

5 von 20
  • 台湾第四波新冠疫情来袭六月下旬将达高峰
    台湾新冠肺炎疫情进入第四波,XBB已成为小区主流病毒株,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预估,这波疫情将在六月下旬达到高峰,届时每天将新增二万五千名至三万名新冠阳性个案! 台湾地区民众从五月中旬起,明显感受到周边确诊新冠肺炎的亲朋好友又逐渐多了起来,官方在5月24日证实,受到变异株变多、口罩令松绑、人口流动增加等因素影响,目前台湾地区的新冠疫情的确持续向上。台湾疾病管制署则预估,台湾地区这波疫情将在六月下旬达到高峰,到时候每天将新增约2万5千名到3万名新冠阳性个案。 至于目前的状况,是Omicron病毒的变异株XBB正在台湾各大城市小区流行。台大感染科教授黄立民认为,台湾目前的主流病毒株XBB免疫逃脱力高,导致重复感染的人愈来愈多,虽然没有精准的统计,但他预估,目前重复感染者可能已经接近两成。 台湾基层医疗协会理事长林应然则认为,重复感染的比率应该更高,他以自家诊所收治的个案来观察,最近上门求诊的確診个案中,约有三分之一是重复感染。因此,如果以疾管署估算的,目前全台每天增加两万名感染者来推估,重复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应该每天超过六千人。 台湾疾病管制署则承认,台湾地区从3月20日起实施「轻症免通报」措施之后,目前已经无法精确统计「重复感染率」,但邻近其他国家的重复感染率确实已经上升到12%。 台湾有不少重复感染患者认为,这次确诊后的症状比上次严重,事实也是如此。美国一项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首次感染者,再次感染者死亡的风险增加两倍;住院风险增加三倍;且肺脏、肾脏、心血管疾病等不同器官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也高达三倍。 这个研究发现,再感染的次数愈多,则死亡、住院及对不同器官负面影响等风险显著上升,原因在于这类患者多属于脆弱族群,免疫力原本就不佳。 英国一项针对儿童、青少年的研究也发现,再次感染时,最常见症状是疲累,而且睡眠不足、呼吸急促等盛行率,随着时间而增加。 在「长新冠」方面,超过三成的再感染者,疲劳症状明显,比率高于第一次感染者;呼吸困难、记忆障碍、脑雾等「长新冠」的症状比率也比较高。 台湾大学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研究所教授陈秀熙透露,新冠疫情三年多来,从病毒株生命周期分析发现,武汉原始株14个月、Alpha株12个月、Delta株9个月、Omicron则为6个月,Omicron变异株BA.1至XBB更只有3个月,可见Omicron的变异速度更快。因此,当遭遇Omicron疫情时,容易形成大流行,而且随着病毒演化进展,不论是单价或双价疫苗的保护力都会随时间持续下降。 他说,目前欧美国家已经度过新冠肺炎变异株XBB的大流行,在小区具有免疫保护力,但东南亚国家受到Omicron变异株XBB.1.16的影响,在病例数及死亡率都有上升趋势,而台湾也正是受到这一波疫情的影响。他说,5月以来,台湾新冠疫情中重症案例持续上升,所幸藉由医疗量能调整,死亡率持平,但未来仍须持续观察。 面对现在各国小区免疫保护力不同、XBB变异株占主导地位及具有高免疫逃脱等因素,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新冠疫苗的原成分提出两大改革建议,第一、使用XBB.1谱系作为疫苗抗原,而XBB.1.16可为替代方案;第二、疫苗配方不再包含武汉原始株、Delta等病毒株。也就是说,针对病毒的不断变异,未来全世界的疫苗必须要跟着改变成份了! 由于台湾第四波疫情正逐渐升温,感染症专家、台大副校长张上淳说,接种台湾官方目前准备的次世代疫苗,仍然可以降低重症及住院的风险,他说,「这个疾病没有办法靠周边的人打疫苗来保护你,一定要靠自己打疫苗来自我保护。」呼吁还没有接种次世代疫苗,或没有接种满三剂疫苗的台湾民众,应该尽快施打。
    26.5.2023
    4:30
  • 国台办证实李延贺涉煽动分裂国家罪被捕
    今年中共中央对台工作会议提出要扩大两岸交流,但却发生台湾八旗文化总编辑富察(本名李延贺)三月前往上海后遭大陆国安单位控制一事。对此,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7日表示,李延贺涉嫌从事煽动分裂国家犯罪活动,这是「个案」。 台湾八旗文化总编辑富察三月前往上海后,遭大陆国安单位控制,到现在为止,失联已经将近两个月,台湾和美日等国文化界人士日前发起「声援富察联署工作小组」,呼吁北京当局应妥善尊重富察根据大陆法律享有的权利,包括能与家人和律师联系,并尽快公布调查结果。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7日表示,本名李延贺的富察,涉嫌从事煽动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这是「个案」。 马晓光说,广大台湾同胞只要没有这样的主观恶意和行为,对于两岸交流就不需要有任何疑虑。他重申,欢迎、鼓励广大台湾同胞前往大陆,从事正常的交流活动,并且持续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在17日的例行记者会中,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回答相关问题时,也就李延贺被调查拘禁加以说明。他说,上海市国家安全局3月21日依法对「涉嫌从事煽动分裂国家犯罪活动的犯罪嫌疑人」李延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相关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据了解,办案单位已经安排李延贺的妻子,在上海和李延贺进行通话和通信,国台办说,将继续依法保障李延贺的各项合法权益。 对于外界认为,李延贺遭到调查,跟他从事出版业的活动有关,马晓光则说,任何主权国家的安全都是不容挑战的,不能以所谓「自由民主」之名肆意妄为。 另外,针对大陆最近修订的「反间谍法」即将在7月1日开始施行,台湾陆委会提醒台湾民众,将来要特别留意前往大陆的风险。 陆委会说,中共惯常藉法律遂行其政治目的,这次修订反间谍法,对所谓的「间谍」行为定义不明确、司法程序不透明,这些都将大幅提高台湾人前往大陆的风险,例如台湾人民平时出游,常会对建筑物拍照摄影留念;使用GPS地图;或是在网络搜寻当地官方或企业的信息;与当地人士闲聊、访谈或参加宗教活动;以及在海外工作频繁更换任职的单位;或者与外国机构互动等,都可能被中共罗织,触犯间谍罪,被指控危害国家安全。 陆委会并强调,近年来中国政府以间谍或国安罪名抓捕媒体高级主管或科研人员,甚至是台湾及各国人士,显示中共罗织国安罪名的对象,已经不限于传统政治性、敏感性高的维权或异议人士。 陆委会并呼吁台湾人民,在前往中国大陆之前,可以上网,在陆委会的「国人赴大陆地区动态登录」系统进行登录,万一有需要时,可以获得台湾政府的协助。 陆委会还呼吁中共,本于国际社会共同信仰的文明价值,放弃管控压制、敌意对立的思维,真正践行自由与人权保障,不要再以莫须有的罪名限制人身自由,制造寒蝉效应,阻碍两岸正常交流。 对于陆委会这番说法,马晓光17日在国台办记者会说,修订「反间谍法」是新形势下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加强反间谍斗争的需要,是推动反渗透、反颠覆、反窃密斗争,确保国家安全的有力法治举措,这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应有之义,会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马晓光并批评陆委会所举的例子「完全是无中生有」,他说,「反间谍法」里面没有任何条文涉及到陆委会举出的对建筑物拍照等相关内容。他认为,陆委会的做法是刻意混淆正常行为与间谍行为的界限,就是为了欺骗、误导台湾民众,恐吓、阻挠台胞前往中国,伤害两岸正常健康的交流交往,他强调,「任何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依法行政和社会开放都是并行不悖的」。 他并举例说,闲聊如果是善意的,任何话题都没问题,哪怕涉及到两岸分歧,也可耐心沟通,求同存异。但如果闲聊是有意刺探情报,就是违规违法。
    19.5.2023
    4:28
  • 台中捷运离奇事故一死十伤
    台湾台中市的一列绿线捷运列车,10日中午在行驶途中,竟撞上一节从路旁一栋31层高楼顶坠下重达3.3吨的钢梁吊臂,造成车厢严重损毁,一死十人轻重伤的离奇惨剧。这是台湾首度发生这种型态的重大交通意外事件,全球也不多见。全台各大城市的捷运单位立即针对捷运沿线两侧的高层建筑物展开清查,以防不测。 台湾兴富发建设公司在台中市宽阔的文心南路旁兴建的一栋31层住宅大楼「文心爱悦」日前接近完工,施工单位5月10日在31层楼的顶楼平台,拆卸塔式吊车时,长达40公尺、重达3.3公吨的巨型钢梁吊臂,可能因钢索老化或作业疏失的原因,突然失去控制,几次碰撞大楼外墙后,整只吊臂弯曲超过180度,往外弹,然后坠落到下方沿文心南路高架行驶的捷运列车轨道,砸破隔音罩后,横躺在轨道上。 当时,一列共两节的捷运列车在150公尺外的「丰乐公园站」正要关门开车,钢梁吊臂砸破隔音罩的噪音惊动了站内保全人员,他立即用无线电通知行车控制中心,大喊「煞车,不要开车」,但车门仍自动关上,并加速往前行驶,转瞬间,第一节车厢就撞上了轨道上的吊臂。 第一节车厢的乘客约有二三十人,眼看轨道前方横躺着吊臂,且列车还继续往前行驶,纷纷四散奔逃。当列车撞到吊臂后,吊臂反折竟插入车厢内,导致车厢门断裂,座椅脱离原位,玻璃纷纷破碎。52岁的女乘客林淑雅被重大撞击抛出车外,掉落到车厢底下,救难人员抵达,钻入车底救援时,她已经不幸死亡。 列车撞到吊臂后,还持续前进了一段距离后才停下,车厢内烟尘四起,乘客的物品散落一地,造成了十个大人和小孩受伤,衣服沾满血。经紧急抢救送医后,除一人仍住院观察,其余九人已经出院。 不幸死亡的林淑雅,是静宜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她是台湾大学法律博士,专长行政法、宪法、人权法及原住民族法制,生前致力推动原住民权益和人权。并担任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理事长。台湾总统蔡英文、副总统赖清德已向死者家属表达慰问。并请相关单位尽速厘清事故原因,协助台中市政府确保相关设施安全无虞后,尽速恢复运行。 依据台湾的法规,高铁或捷运沿线周边都有禁建和限建的规定。也就是捷运沿线旁的建筑物,要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距离捷运轨道六公尺以外。初步调查,这家业者当时拆除31楼楼顶的塔式吊车,确实是在距离轨道六公尺以外的高空作业,这点没有违规,但现场调查的台省土木技师公会专业人员指出,可能是因为操作吊臂不慎,或钢索老化,以至先撞上结构外墙,再往外弹,才会坠落到捷运路线上。 台湾劳动部则说,肇事的齐裕营造厂近五年发生七件重大的工安事故,被开罚371万元,显示这家公司工安管理不善,劳动部将对这家营造厂承揽的工地,展开全面检查。 台中捷运发生这样的意外,在全台造成震撼,安全性相对被信赖的交通工具竟然会出这种事,让台湾各交通单位提高了警觉。台北捷运、桃园捷运、高雄捷运公司,都纷纷对管辖的捷运路线沿线建筑案件展开清查。 台中捷运公司11日公布了事件发生的精确时间,「文心爱悦」顶楼的巨型吊臂是在12点27分04秒砸中捷运上方的隔音罩,巨响已经广泛引起注意,但捷运列车仍在大约半分钟后,从丰乐公园站出发,再大约15秒后就撞到轨道上的吊臂。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看到、听到轨道有状况,仍继续开车,或不紧急踩剎车。这是因为台中绿线捷运是无人驾驶,由行控中心控制的列车系统,车上并没有司机。 另外,吊臂砸毁隔音罩,横躺在轨道上,竟然无法触动「前方有障碍物」的警报系统,而自动煞停。调查已经确认,列车是在撞上吊臂后,侦测到障碍物,才紧急煞停。 官方承认,台中市的捷运列车,属于中运量,只有在列车头设置约2米长的侦测杆,如果有异物掉落轨道,要侦测杆碰到异物才会触发紧急煞车。台中捷运说,各国的中运量无人驾驶系统都这样设计。另外,台中捷运的轨道沿线也没有设置「入侵检测系统」,像这次,只要坠落的异物没有造成短路,影响到电力与轨道设备,就不会传送紧急讯号到行控中心。这也就是,这次列车明知前面有状况,仍继续往前行驶的原因。
    12.5.2023
    4:47
  • 台巴断交警报暂除未来恐仍有变数
    台湾在南美洲唯一的邦交国巴拉圭,在当地时间4月30日投票选举总统,由执政党总统候选人潘尼亚击败第三度挑战大位的对手艾里格里。对于这个结果,台湾外交人士认为,巴拉圭执政党的胜利代表台巴断交的警报暂时解除,但也谨慎地表示,仍必须观望巴拉圭政局发展,不可掉以轻心。 南美洲内陆国巴拉圭4月30日投票选举总统。长期执政的「红党」44岁候选人潘尼亚,以43%得票率,大胜在野的「新巴拉圭联盟」共推的政坛老将艾里格里16个百分点。由于艾里格里已经表明,当选就任后将检讨和台北的关系,国际间都把这场选举,视为台湾邦交国的「保卫战」。 由于潘尼亚选前承诺,当选就任后,将维持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因此选举的结果,可望暂时打消巴拉圭可能跟中国大陆建交的疑虑。 台湾总统府发言人林聿禅说,蔡英文总统代表政府与人民,诚挚祝贺潘尼亚顺利当选,也期盼未来巴国政府在潘尼亚领导下,各项施政顺利、国家发展昌盛,两国邦谊持续友好深化。 另外,台湾驻巴拉圭大使韩志正已经代表总统蔡英文及副总统赖清德向巴国总统及副总统当选人表达祝贺;台湾外交部也对于巴拉圭民众展现成熟的民主素养,顺利完成这次选举表达敬佩。 巴拉圭预定在今年8月举办新总统就职典礼,目前台湾盛传,明年初将代表民进党参选总统的现任副总统赖清德将代表蔡英文总统出访,参加潘尼亚的就职典礼,届时也将过境美国,不过台湾总统府发言人kolas yotaka表示,截至目前没有出访的规划。 巴拉圭1989年民主化后,由红党长年执政,只在2008年短暂失去政权;不过,2018年总统大选,红党候选人阿布铎仅以4%的些微差距赢得选举,有民心思变的迹象,再加上美国近期指控巴拉圭前总统卡提斯,以及现任副总统莫雷诺「严重腐败」,波及红党的声望,所以选前各民调都显示,竞争非常激烈。 如今,虽然由执政党总统候选人潘尼亚赢得选举胜利,但台湾国民党立委陈以信认为,巴拉圭由执政党继续执政,不代表台巴关系一定没有变化。由于先前传出赖清德可望代表蔡英文率团出席巴拉圭新总统就职典礼,他认为,应该由蔡英文亲自出席,而不是由赖清德藉此机会过境美国,会晤美方重要人士。 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副教授黄奎博认为,台巴关系目前暂时稳住,明确来说是「动态稳定」,巴拉圭国内如果认为与中共往来的利益高于台湾,「不排除还是有离开的可能」。他指出,蔡政府执政七年,断交九国,都出现「游走两岸、待价而沽」的前奏,邦交松动危机,相对马政府时期大很多。 致理科技大学副教授张光球投书媒体分析指出,事实上,多数巴国民众认为巴国最大的问题在于政府贪腐,以及一系列经济所引发的问题,包括失业、贫穷、通货膨胀、社会不平等。因此,他们希望这次大选能终结政府贪腐问题,以改善生活环境,他们并不在意与台湾邦交的议题。 但巴拉圭的农牧业及工商界则希望能打开中国市场。农牧业期望能和其他邻国一样,把同构型产品销售到中国,因为巴拉圭的牛肉及大豆无法顺利外销到同是生产国的美国,且据估计中国只需要少数省分进口,就可以消费巴拉圭一整年的这些产品;巴拉圭工商界则希望藉由中国的市场,提升生产技术与质量,为南方共同市场和一带一路做准备。 学者分析指出,虽然潘尼亚选前挺台,但仍须面对国内农牧团体要求争取中国市场的压力,到时候应该也会说出「选择能提供巴国更好条件的国家」,藉以向台美喊话,要求更好的援助,否则转向北京的责任不在巴国;再者,巴拉圭外交圈与政界人士也认为,巴拉圭转向北京是迟早的问题。看来,台湾在南美洲的断交危机,恐怕来没有完全解除!
    5.5.2023
    4:38
  • 辜汪会谈三十周年海基会吁大陆以新思维看待两岸关系
    1993年4月27日,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了首次辜汪会谈,象征两岸和解会面的第一步,成为当时全球重大新闻,国际新闻媒体的采访人员把会场挤得水泄不通。昨天是辜汪会谈三十周年,蔡英文政府举办了一场座谈会,由海基会董事长李大维发表谈话,却刻意曲解当年的辜汪会谈是在「不设任何政治前提的情况下面对面会谈」,更要求大陆以「新思维」看待两岸关系! 昨天(27日)是辜汪会谈三十周年,两岸政府都发表了谈话,当年那场两岸间伟大的和解,再度唤起人们的记忆。 大家应该记得,当年辜汪会谈能顺利举行,并签署公证书查证等四项协议,关键在于前一年(1992年)的香港会谈,及会谈后双方透过函件确认对于「一个中国」问题的共识。 至于「一个中国」要怎么看待和认知呢?台湾当年向海协会提出的表述方案,第八案是这么说的,「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随后,海协会覆函海基会表示,「充分尊重并接受」。 这可是一件历史大事,也是一个重大突破。关键是,双方不必为了谁是正统,谁是伪政权或匪帮,争得你死我活,只要两岸都认同一个中国,大家就是自己人,至于国号是什么?各有各的认知,没关系,不影响两岸后来的会谈,以至于后来还签署了23项协议。所以这是重大突破和发明,被称为「一中各表」。 因此,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在辜汪会谈三十周年这天特地强调,当年没有「一中各表」,就不会有九二共识,也不会有辜汪会谈。辜汪会谈证明九二共识的存在与功能。 更准确的说,一中各表的精神和表述方式,还是台湾方面先提出来的。当年的中华民国政府和台湾人民认同政权来自中国大陆,自己是中国人,并不觉得这是什么「政治前提」,而是理当如此,所以才会向海协会提出这样的表述,并且被「充分尊重并接受」。 如果不是因为后来民进党执政,彻底背离九二共识,导致两岸疏离,渐行渐远;而是从当年的和解氛围持续发展下去,如今两岸的关系,中国的前途,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何至于导致如今的兵凶战危? 至于李大维27日在「纪念辜汪会谈三十周年─回顾与前瞻」座谈会上是怎么说的呢? 他说,三十年前辜汪两位先哲「以民为念、人民优先」,在不设任何政治前提的情况下面对面会谈,这样的精神与原则在三十年后更值得深思。 然后他解析历史并提出期许说,回顾三十年前「辜汪会谈」最重大的意义,在于两岸政府为了保障双方人民权利,授权两会建立制度性的联系会谈,就相关事务性议题进行沟通协商,其中最关键就是彼此愿意遵守「搁置争议、相互谅解、务实协商」的精神,以及「对等、尊严」的原则。 接着他说,随着疫情趋缓,两岸交流逐渐回温,未来因交流衍生的问题将愈来愈多。台湾不希望两岸的沟通停滞,因为这样只会带来猜忌与误判,而猜忌与误判正是冲突产生的不稳定因子。 然后他向对岸喊话说,两岸任何形式的冲突只会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期待中国大陆政府能以更开阔的心胸走出旧框架、以务实不带政治前提的新思维来看待两岸关系」。 事实上,1949年之后,两岸对峙了几十年,多少人骨肉分离,多少人牺牲生命,这是政治斗争的悲剧,要是不能解决「政治前提」,下一步要怎么走下去?难道是要用两个独立对等国家的概念来交往谈判吗? 陆委会的说法则稍有不同。陆委会副主委詹志宏代表主委邱太三宣读致词稿说,蔡总统2016年就职演说特别提出,政府根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并在尊重历史事实及既有政治基础上,坚定维护两岸现状。他强调,这是极其善意的政策宣示,期盼大陆当局能用心理解。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6日在国台办例行记者会上则说,汪辜会谈开启了两岸高层接触对话和平等协商的先河,体现了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协商促进合作的精神,彰显了「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协商基础的重要地位。 她说,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下,汲取汪辜会谈历史经验和有益启示,坚定维护「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努力增进两岸同胞利益福祉,共同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来,是对汪辜会谈最好的纪念。 不过27日在台湾海基会的座谈会上,包括海陆两会高层致词和与谈人的讲话、学者的发言,没有任何人提到「九二共识」。两岸关系的冰释或改善,恐怕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见到!
    28.4.2023
    4:35

Weitere Nachrichten Podcasts

Über 台北一周

海峡水天涌动,每周五首播的“台北一周”聚焦民主台湾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Podcast-Website

Hören Sie 台北一周, BILD News Update und viele andere Radiosender aus aller Welt mit der radio.at-App

台北一周

台北一周

Jetzt kostenlos herunterladen und einfach Radio hören.

Google Play StoreApp Store

台北一周: Zugehörige Podcasts

台北一周: Zugehörige S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