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ner im RedaktionsNetzwerk Deutschland
PodcastsMusik音乐闭门宴

音乐闭门宴

Yusi音乐审美养成
音乐闭门宴
Neueste Episode

Verfügbare Folgen

5 von 19
  • 19. 如果去孤岛求生只能带一首曲子......强烈推荐德沃夏克这首!
    本期Yusi与Nadia带你深入德沃夏克看似简单却无比深邃的“心头宝藏”——《妈妈教我的歌》。从原曲吉普赛歌集的血脉,到黑人灵歌的律动基因;从克莱斯勒优雅却“不走心”的经典改编,到一位“85后塞尔维亚视觉系小提琴家”令人误以为是“吉特里斯再世”的当代惊喜;直至爵士大乐队恢弘如“人类告别地球挽歌”的终极版本……我们不仅解剖旋律中隐藏的节奏密码,更追问:在这个“人味”渐失的时代,为何我们仍会被一首小曲打动至泪流满面?德沃夏克对母亲、对底层、对异文化那份深藏的平等与悲悯,如何通过音乐穿越时空,照见我们渴望被理解的灵魂?🎞️ Timeline: 00:00:17 开场:抛开《自新大陆》,走进德沃夏克更私密的“心头小曲” 00:01:20 初听《妈妈教我的歌》:Nadia为何第一乐句就眼泪夺眶? 00:06:44 曲名与歌词深意:母亲眼里的泪光,如何跨越世代流淌? 00:10:15 德沃夏克的底层基因:屠夫之子、黑人学生、吉普赛音乐与他的“平民美学” 00:18:49 版本对比一:克莱斯勒小提琴改编——优雅,但“不走心”? 00:23:48 版本对比二:某当代演奏家的“抡大锤式”演绎为何令人窒息? 00:24:37 干货揭密:曲中“2/4拍旋律 vs. 6/8拍伴奏”的律动冲突与黑人音乐基因 00:33:48 版本对比三:Nadia再度泪崩!85后塞尔维亚小提琴家拉杜洛维奇为何像“吉特里斯转世”? 00:43:11 “留白的艺术”:为何大师演奏更沉默,却更耐听? 00:49:13 版本对比四:吉特里斯登场——经典为何更克制、更隽永? 00:55:58 版本对比五:管风琴与萨克斯版——东方听觉下的“敦煌飞天”与圣母慈悲 01:00:41 终极宝藏:格伦·米勒大乐队爵士版——恢弘如“人类告别地球的宇宙挽歌” 01:05:30 尾声:为什么这首小曲能成为人生所有阶段的“终极避难曲”?💡 关键干货/知识点: 律动 (Groove) > 拍子: 真正的摇摆感源于内心对重音移位的感受,而非机械数拍。 《妈妈教我的歌》律动奥秘: 旋律2/4拍 vs 伴奏6/8拍(复合拍)的碰撞。 乐如其人: 德沃夏克的平民背景、克莱斯勒的潇洒、拉杜洛维奇的苦难与真诚,都体现在他们的演奏中。🌊专注提升音乐审美的播客节目「音乐闭门宴」—— 我们提供生理级音乐体验,不只填充知识,更是唤醒耳朵……Yusi与Nadia从德沃夏克的旋律密码中,追问音乐中“人味”的根源,在技术至上的时代,我们如何守护聆听的真诚与情感的深度。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小红书:@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Nadie自救视频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B站:@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抖音:@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
    --------  
    1:06:57
  • 18. AI时代听肖邦夜曲:为何百年前的录音才会让我们泪流满面?
    本期Yusi与Nadie在《音乐闭门宴》的加更环节,带领听众继续深入肖邦夜曲的多样宇宙,从一位“细密缝补心事”的传奇小提琴宗师,到另一位高度纪律性的“轴心式”演绎大师;从当代一位年轻钢琴家的现代尝试,到一位充满童真与魔幻色彩的“奇幻王国”建筑师——最终,在一位“润物细无声”的大提琴泰斗演奏中,我们不仅完成了一场跨越时代的听觉审美实验,更叩击了一个沉重命题:在技术至上的时代,我们是否正在失去“人”的温度与感知力?当Nadie再度泪洒现场,Yusi犀利解读“活人感”在音乐中的消亡危机,本期不仅是一次版本对比,更是一场关于艺术本质、教育困境与人性未来的深度反思。🎞️ Timeline: 00:00:17 加更开场:延续上期肖邦夜曲,拓展更多版本 00:06:13 “针脚心事”版演绎:为何像是“用最细密的针脚缝补自己的心事”? 00:12:15 即兴与风格:“活人感”演奏从何而来? 00:18:49 “轴心纪律”版演绎:高度控制式的风格为何更受当代欢迎? 00:30:44 当代新锐尝试:为何某些现代演绎显得刻意而缺乏意图? 00:35:39 “奇幻童真”版登场:Nadie为何听到泪洒现场,仿佛闯入“孩童的奇幻王国”? 00:54:10 师承谱系揭秘:不同大师之间隐藏的风格渊源 01:00:44 时代警醒:我们是否正在滑向“人机合一”、失去真实感知的未来? 01:05:33 教育反思:大师课上老音乐家为何更担心“孩子拉琴时不笑”? 01:10:37 “润物无声”大提琴压轴:何谓至柔至深的至高境界? 01:13:45 尾声:有些音乐,让人沉默胜过千言万语🌊专注提升音乐审美的播客节目「音乐闭门宴」—— 我们提供生理级音乐体验,不只填充知识,更是唤醒耳朵……Yusi与Nadie从肖邦夜曲的多个传奇版本中,追问音乐的“人味”何在,在技术狂飙的时代,我们如何守护感受力、想象力与人性的完整。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小红书:@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Nadie自救视频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B站:@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抖音:@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
    --------  
    1:56
  • 17. 拥抱不确定性:从肖邦夜曲百年前后演绎对比,到对抗“表演式人生”
    本期Yusi与Nadie以肖邦最出圈的夜曲之一——降E大调夜曲Op.9 No.2为线索,展开一场横跨一个世纪的听觉探险。为何当代演奏家的版本千篇一律,如同“精修整容脸”,而一个世纪前的大师却能用同一份乐谱“掏心掏肺”?从拉赫玛尼诺夫的赤诚相邀,到霍夫曼的精密“雕琢”,再到萨拉·萨蒂与后世君子的神交和小提琴家胡贝尔曼的质朴“粗麻绳”——这不仅是一次古今演绎的碰撞,更是一场关于“活人感”、情感辨识与打破表演式人生的深度对谈。当标准化吞噬个性,当“钝感力”成为流行,我们如何找回音乐与生命中那些不确定却真实的悸动?🎞️ Timeline: 00:00:17 引言:为何当代音乐演奏缺乏“活人感”? 00:01:02 本期目标:通过聆听肖邦降E大调夜曲Op.9 No.2收获“听觉成就感” 00:02:41 对比聆听:当代钢琴家演奏集锦(“沙龙背景音乐”与表演式惊涛骇浪) 00:04:39 当代演绎批判:标准化生产、情感剥离与“整容脸”美学 00:09:33 肖邦音乐的复杂性:表面明亮下的哀愁与立体情感 00:14:39 本质差别:现代人“弹琴” vs 百年前“谈心” 00:16:31 历史视角:肖邦创作背景与共情演绎的重要性 00:18:09 技术分析:节奏自由(Rubato)、错位与无标记琶音的历史惯例 00:21:01 直觉与本能:为何节奏变化是情感表达的自然结果 00:29:54 历史录音聆听之一:拉赫玛尼诺夫的“赤诚相待”与邀请感 00:34:09 历史录音聆听之二:霍夫曼的精密雕琢与自我救赎 00:38:14 霍夫曼解读:技术炫耀还是自我嘲讽?忙碌背后的痛苦逃避 00:45:52 乐器转换:为何萨拉·萨蒂将夜曲改编为小提琴? 00:48:28 当代小提琴演绎批判:做作、甜腻与“恐怖谷效应” 00:52:23 表演文化反思:酝酿入戏、自我陶醉与霍洛维茨的讽刺 00:56:44 历史录音聆听之三:萨拉·萨蒂本人演奏(1904年录音) 01:00:15 萨拉·萨蒂风格:好奇、轻灵与向未来听众的致意 01:07:16 萨拉·萨蒂与帕格尼尼:时代思潮下的不同张扬 01:12:46 历史录音聆听之四:胡贝尔曼的质朴坚毅与“粗麻绳”音色 01:15:15 胡贝尔曼侧写:从神童到音乐政治家,拯救犹太音乐家的抗争 01:20:01 终极反思:为何过去大师更丰富?体验深度与情感辨识力 01:22:24 情感教育缺失:述情障碍、麻木与“钝感力”的陷阱 01:25:44 播客价值观:真实表达、情绪流动与拥抱不确定性 01:30:58 安全感的悖论:为何追求确定性反而导致最大的不安全感 01:33:47 结束语:勇敢体验,打破表演式人生🌊专注提升音乐审美的播客节目「音乐闭门宴」—— 我们提供生理级音乐体验,不只填充知识,更是唤醒耳朵……Yusi与Nadie在肖邦的夜曲中穿越百年,通过四位传奇大师的赤诚演绎,与你一同探寻:为何真实的音乐,必先来自一个敢于痛苦、敢于不确定的活人。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小红书:@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Nadie自救视频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B站:@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抖音:@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
    --------  
    1:34:40
  • 16. 交响曲入门的保姆级教程——对比探索“柴五”的异域风和东方悲剧美!
    本期Yusi与Nadie继续深入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的“命运”核心。除了柏林爱乐三代演绎令人意犹未尽,两位传奇指挥的“王炸”版本将延续此前的震撼:一位是来自战争前线、能让你心跳加速的俄派宗师,另一位则是以“慢”著称、能带你灵魂出窍的哲学巨匠。为何一个版本能听出绚烂的民族史诗,另一个版本又能让Nadie再度泪崩,体验从鹰击长空到融入宇宙的终极旅程?这不仅是一场顶级版本的对决,更是一次关于如何“听懂”音乐本质的深度探索。🎞️ Timeline: 00:00:30 上期回顾:被阿巴多版本震撼后,Nadie的情感余波 00:02:41 聆听版本三:一位来自战争年代的俄派宗师演绎 00:13:56 【音频片段】 俄派宗师指挥的柴五圆号(列宁格勒爱乐) 00:13:56 解读俄派宗师:层层嵌套的立体贺卡,为何让人心率不齐? 00:17:01 历史的烙印:二战围城下的列宁格勒,如何铸就“非遗”之声 00:43:00 聆听版本四:一位以“慢”著称的哲学巨匠的终极演绎 01:00:21 【音频片段】 哲学巨匠指挥的柴五圆号(慕尼黑爱乐) 01:00:21 再度泪洒现场:Nadie如何体验从“鹰击长空”到“灵魂融入宇宙”? 01:07:00 解读哲学巨匠:为何他的演绎极慢却后劲十足,充满东方禅意? 01:30:33 终极之问:当所有版本听完,你心中的第一位是谁?🌊专注提升音乐审美的播客节目「音乐闭门宴」我们提供生理级音乐体验,不只填充知识,更是唤醒耳朵......Yusi与Nadie在“命运”的回响中继续深潜,通过传奇版本的终极对决,与你一同探寻音乐如何成为体验生命、超越自我的最佳途径。-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小红-书:@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Nadie自救视频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B站:@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抖音:@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
    --------  
    2:01
  • 15. 我们是否该“认命”?从柴可夫斯基开始的三场灵魂肉搏
    Yusi与Nadie因华人圆号首席曾韵在柏林爱乐的惊艳表现,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音乐探险,目标直指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中那段象征“命运”的圆号独奏。为何同一支世界顶级乐团,在三代传奇指挥的棒下,会对“命运”作出截然不同的回应?从当代温暖包裹的“毛绒枕头”,到德奥式肃穆庄严的“地府宫殿”,再到最终将人彻底击溃、发射至孤独太空的“命运神谕”……当我们被其中一版演绎震撼到无以言表,任命运摆布时,才真正理解了何为“被理解”的深刻。这不仅是对一部交响经典的拆解,更是一次关于时代审美变迁、个人命运抗争与音乐终极力量的沉浸式体验。🎞️ Timeline: 00:00:17 本期缘起:华人圆号首席曾韵执掌柏林爱乐的惊艳瞬间 00:02:41 核心议题:纵贯柏林爱乐三代,聆听不同的“命运之声” 00:05:05 音乐家侧写:为何说柴可夫斯基是“玻璃一样脆弱的孩子”? 00:09:41 创作背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老柴如何思考“命运”这一终极命题 00:14:00 【音频片段】 当代柏林爱乐演绎的柴五圆号(指挥:杜达梅尔) 00:18:11 解读当代之声:被温暖“包裹”的命运交战,为何让人昏昏欲睡? 00:22:08 对比聆听之一:一位德奥传奇指挥棒下的柏林爱乐 00:29:25 【音频片段】 上一代传奇大师演绎的柴五圆号 00:29:25 解读德奥之声:肃穆的“地府”空间感,圆号为何不再是主角? 00:41:41 审美变迁:为何经典耐听,而当下的“刺激”却容易腻? 01:02:29 对比聆听之二:一位意大利指挥巨匠与柏林爱乐的终极演绎 01:02:29 【音频片段】 另一位传奇大师震撼人心的柴五圆号 01:02:29 命运的重击:Nadie为何泪洒现场,体验被“发射到太空”的失重与战栗? 01:11:19 终极解读:命运不是旋律,而是无法抗拒的“神谕” 01:21:20 被爱与被理解:为何深刻的艺术总能超越“好听”的层面? 01:29:00 唯一的解法:被打倒后,依然要靠自己站起来直面命运🌊全新播客节目「音乐闭门宴」上线!Yusi关起门来才会说的音乐真心话......这是一档说人话,平视各类音乐的清谈疗愈节目。Yusi与Nadie携手老搭档,纵贯柏林爱乐三代传奇演绎,从柴可夫斯基的命运号角中,聆听为何有一种解读能将人“发射”到宇宙,体验灵魂的失重与战栗。-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小红书:@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Nadie自救视频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B站:@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抖音:@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
    --------  
    1:34:24

Weitere Musik Podcasts

Über 音乐闭门宴

生理级音乐体验,不只填充知识,更是唤醒耳朵...... 《音乐闭门宴》是「Yusi音乐审美养成」出品的一档说人话,致力于激活感受力的音乐疗愈节目。我们专注大众音乐科普,已帮助120万用户有效提升音乐审美。我们更关注在工具理性统治的当下,如何通过音乐找回你被压抑已久的感受力,这里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并希望由此促成你走向身心合一的自洽。我们解码音乐中的神经科学密码,也拥抱音符触发的颤抖与眼泪——如果你认为理性分析与感性战栗同等重要,这里是你安全坠落的地方。 如果你对节目有任何建议,或者有推荐的嘉宾,及想来Yusi的闭门宴做客,欢迎在公众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或小红书/视频号/抖音/B站 给我们留言。也欢迎听众朋友们添加小助播微信:yinyuequn666备注加入「听友群」。有任何问题或有商务合作需求,也可以给我们发邮件,来信请寄[email protected]
Podcast-Website

Höre 音乐闭门宴, Любимый подкаст настоящих людей und viele andere Podcasts aus aller Welt mit der radio.at-App

Hol dir die kostenlose radio.at App

  • Sender und Podcasts favorisieren
  • Streamen via Wifi oder Bluetooth
  • Unterstützt Carplay & Android Auto
  • viele weitere App Funktionen
Rechtliches
Social
v7.23.8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9/16/2025 - 1:16:59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