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ner im RedaktionsNetzwerk Deutschland
PodcastsKunst閱讀提案

閱讀提案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閱讀提案
Neueste Episode

Verfügbare Folgen

5 von 146
  • EP145|《靈魂的場所》:建築的極簡不是空無一物,而是為靈魂留白,看見自己內在的聲音
    《閱讀提案》是由馬力歐與 JuJu 每週輪流提案一本書,透過對話與分享,交換我們的閱讀觀察與生活感受。本週是 JuJu 提的《靈魂的場所》,作者是李清志。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一個人的獨處空間讀本」,李清志老師親自造訪9個國家,橫跨美國、芬蘭、日本、瑞士、奧地利、法國、瑞典、德國、丹麥,並以人生7種關鍵課題作為章節架構:孤獨、思考、信仰、死亡、歸零、內心、和解,分享33個建築場域的所見所感,邀請我們在空間裡慢下來,與自己的靈魂對話。 ▲本集內容 李清志老師透過書寫這本書,帶出建築形式對感官的召喚,將建築場域轉化成心靈上的感受。節目中,我們聊到極簡空間如何讓人沈澱、思考獨處的必要與價值,討論了圖書館的味道、墓園的靜謐、民宿的私密,也分享自己在日常中曾感受到「靈魂安放」的場所——JuJu 特別被「豐島美術館」這個只有一個藝術品的空間所打動,馬力歐則談到過去為了造訪全台球場而展開的個人旅程,如何成為一種形式上的獨處儀式。 當「空間」不只是建材與功能,而成為我們思索自我、感受世界的媒介,在節目的後段,我們也將視角拉回台灣,聊到那些能讓人靜下來、重新感受自己在台灣的「靈魂場域」。像是保留舊有結構,融合透光圓頂設計與綠建築思維的高雄火車站,讓人即使只是路過,也能感受到建築與光的對話;也討論令人期待的台中即將開幕的綠美圖,由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設計,以「分齡分棟」的圖書館概念,嘗試建構屬於各年齡層的知識棲地! 這些空間未必「宏偉」,卻在日常中安放著我們的感受與經驗——當你走進這些地方時,或許會驚訝地發現,原來在熟悉的城市中,也能找到與自己靈魂安靜對話的場域。 ▲我們這一集還討論了: 一個人的獨旅是充電也是放電? 為什麼李清志老師選擇過年春節去墓園 極簡建築帶來的壓力與自由——玻璃屋的真實案例 只為了走一下球場?馬力歐令人疑惑的旅遊規劃 JuJu從圖書館感受的安定感 你心中有沒有一個「靈魂的場所」?那裡或許沒有華麗裝飾,也沒有實際功能,但每當你走進去,總會有種能安靜下來、重新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感覺。那裡是圖書館、車站、頂樓天台,還是你家的某一個角落?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讓我們一起在這個時代找回與靈魂相遇的節奏。 https://tnlmg.link/aTNxVy0m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喜歡我們今天的內容嗎?歡迎給我們五星好評,讓更多人聽到閱讀提案 💬 到我們的社群平台上面留言給我們:追蹤官方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mjpitchabook/更多社群傳送門|https://portaly.cc/mjpitchabook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  
    31:47
  • EP144|《A級人生》:你願意給自己人生一個A的機會嗎?這裡有12種練習「法門」
    閱讀提案是由馬力歐和JuJu每週輪流提案一本書跟大家分享。希望透過兩人聊天和討論的方式,跟大家分享閱讀的心得、體驗和有趣的想法。 本週是馬力歐提的《A級人生》,作者是羅莎姆・史東・山德爾 (Rosamund Stone Zander) 和班傑明・山德爾 (Benjamin Zander) 夫妻檔。 ▲本集內容 我對各種書單很有興趣,這應該是很久以前我在Medium上面看到一篇英文文章,作者寫影響我最大的N本書或是最值得看的N本書之類的書單,裡面有這一本,而且印象中應該是排名很前面。 這本書英文書名是《The Art of Possilbility》,我搜尋了之後發現臺灣有中文翻譯,我就買了二手書(已經絕版),書名和設計有點.....早,我放了很久才拿出來讀。 英文書名直譯是「可能性的藝術」,出版於2002年9月24日,我猜中文書名翻譯成《A級人生》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裡面有一堂課是「給一個A」,另外一個可能是那時候有一本書《從A到A+》很紅,所以翻譯用了這個書名。 補充說明,在2019年同一出版社(經濟新潮社)出版一本新的版本,改了一個中文書名,叫做《自我轉變之書》,一樣也絕版了。 這兩位作者的背景很有趣,班傑明・山德爾是波士頓愛樂樂團的指揮,充滿熱情與創造力,也是一位知名的演說家和教育家 。羅莎姆・史東・山德爾則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家庭治療師與領導力教練,擅長設計創新的思維模式 。他們的觀點融合了藝術的感性與心理學的洞察,非常獨特 。 ▌本書介紹(爆雷警告) 這本書的核心主旨,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自己「發明」或「建構」出來的 。我們的信念、假設、看問題的角度,就像一個框架,決定了我們能看到什麼可能性 。 而這本書就是要提供我們一套工具,書中總共有12種「法門」,也可以說是「修練」。目的幫助我們打破那些自我設限的框架,從一個充滿比較、匱乏感的世界,走進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宇宙 。 這12個「法門」,就是書的12章/12門課。一開始的第一課先強調,這世界很多解度都是我們編造/發明(Invent)出來,所以會有很多的可能性。然後將世界分成兩塊,一塊是「測量的世界」就是會有數字、會有目標,另外一個是「可能性宇宙」(Universe of Possibility),中文翻譯為「潛境」,應該是「潛在的境界」意思。而我們在潛境中可以有很多種可能。 我今天在節目中會介紹12個「法門」中的3個,分別是「給一個A」、「第六號規則」(Rule Number 6) 和「我是一種貢獻」(Being a Contribution) 。 什麼意思?記得點擊收聽 🎧 喜歡我們今天的內容嗎?歡迎給我們五星好評,讓更多人聽到閱讀提案 💬 到我們的社群平台上面留言給我們:追蹤官方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mjpitchabook/更多社群傳送門|https://portaly.cc/mjpitchabook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  
    31:46
  • EP143《死亡與生命手記》:有的人死得太早,有的人死得太晚,唯有聰明人死得剛剛好
    閱讀提案是由馬力歐與 JuJu 每週輪流提案一本書,透過聊天與討論,分享閱讀所帶來的觸動與思考。 本週由 JuJu 提案:《死亡與生命手記》(A Matter of Death and Life),由精神科醫師歐文.雅龍(Irvin D. Yalom)與其妻瑪麗蓮.雅龍(Marilyn Yalom)共同撰寫。 歡迎用這個連結,購買這本書|https://tnlmg.link/7pHhv091 ▲本集內容 這本書的寫作背景,是瑪麗蓮罹患多發性骨髓瘤後,他們夫妻倆決定用交替書寫的方式,在88歲與86歲的年紀,記錄面對死亡的日常點滴。從診斷開始、治療經歷、情感起伏,到道別的準備與告別的過程,不同於一般以「感性與眼淚」為主的書寫,《死亡與生命手記》選擇了一種克制、冷靜但深具力量的方式,讓我們看見一對長年相伴的伴侶,如何在理性與情感之間找到陪伴彼此走到最後的方式。書中探討了安樂死、死亡焦慮、失落、記憶衰退等議題,也分享了日常照護與心理調適的細節與反思。 ▌本書介紹(爆雷警告) 在這本書中,歐文與瑪麗蓮多次提到「死亡焦慮」——我們害怕死亡,往往不是因為死亡本身,而是因為有太多事還沒完成、太多話還沒說、太多願望還未實現。書中提出一個觀點:「活得越充實,死得越坦然。」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已經盡力活過、體驗過、愛過、留下了重要的連結,那麼面對終點時,就更能夠安然放下。 這句話聽起來很理所當然,卻也極其困難。我們總習慣把人生的意義押在未來:等我退休、等我孩子長大、等我有時間再來過我想要的生活。但《死亡與生命手記》提醒我們——死亡不是一個「等你準備好才會來」的存在,而是生命隨時可能到來的下一章。與其一味延後,我們是否能練習「當下就去完成一些真正重要的事」?不只是工作、目標,而是包含關係的修補、道別的準備、和內心的安定。 如果你喜歡這本書,歡迎用這個連結購買,支持我們的節目!https://tnlmg.link/7pHhv091 💬 到我們的社群平台上面留言給我們:追蹤官方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mjpitchabook/更多社群傳送門|https://fanlink.tv/mjpitchabook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  
    30:59
  • EP142|《為什麼我們這樣對話,那樣生活?》:超級溝通者要知道現在我們在3種對話的哪一種
    閱讀提案是由馬力歐和JuJu每週輪流提案一本書跟大家分享。希望透過兩人聊天和討論的方式,跟大家分享閱讀的心得、體驗和有趣的想法。 本週是馬力歐提的《為什麼我們這樣對話,那樣生活?》,作者是查爾斯.杜希格。 ▲本集內容 查爾斯・杜希格,有兩本知名的書,分別是《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我比較喜歡英文書名直譯,習慣的力量),另外一本是《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Smarter、Faster、Better),我們在第19集的時候有講,歡迎回去重聽。 一開始會想讀這本書,應該是我先在Blinkst上聽到書摘,然後在一個podcast聽到訪談,覺得很有趣,加上我想試試看有聲書,就決定來聽了。 書名直譯是超級溝通者,作者想要討論的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好像很會溝通,有些人好像就很不擅長。 這裡的超級溝通者不是那種超級外向者,或是可以在社交場合跟所有人可以打成一片。我們知道周圍的確有這樣的人,但是杜希格想要問的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有人可以做到?這是一個可以訓練或練習的技能嗎? ▌本書介紹(爆雷警告) 他在書中指出三點,第一,對話有3種:分別是 實際、做決策的對話,這是關於什麼對話。(What’s this really about) 情感的對話:我們有什麼感覺的對話。(How do we feel) 社會認同對話:我們是誰的對話。(Who are we) 我們常常在一個對話中,在這三種對話類型中跑來跑去,但如果我們沒有跟對話對象在同一個頻率上,我們會很難跟對方連結。 第二,對話的目的是「學習對話」,就是學習我們周圍的人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以及讓對方了解我們的觀點。 第三,每個人都可以是超級溝通者。 關鍵點:我們如果要跟他人溝通,我們需要跟他人「連結」,整本書的重點就是在用各種心理學實驗說明,有哪些方法可以跟別人做好連結。 作者另外提出了有意義對話的四個原則: 規則一:注意哪一種對話出現 規則二:分享你的目標並問對方在追尋什麼 規則三:詢問對方的感受,並分享自己的感受 規則四:探索認同在這個對話中是否重要 另外我們也在節目中聊到關係比較好的伴侶和關係比較不好的伴侶差別在哪裡?作者提出了實驗說明,兩者都一樣會吵架,但是關係比較好的伴侶會控制三件事: 控制自己的情緒 控制環境 控制邊界 什麼意思?記得點擊收聽 喜歡我們今天的內容嗎?歡迎給我們五星好評,讓更多人聽到閱讀提案 如果你喜歡這本書,歡迎用這個連結購買,支持我們的節目!https://tnlmg.link/1aXh1MbD 💬 到我們的社群平台上面留言給我們:【追蹤官方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mjpitchabook/】【更多社群傳送門|https://fanlink.tv/mjpitchabook】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  
    31:29
  • EP141|《In the land of punctuation》限量3000本的絹印詩 & 121個神祕符號的《ZERRO零》
    閱讀提案是由馬力歐和JuJu每週輪流提案一本書跟大家分享。希望透過兩人聊天和討論的方式,跟大家分享閱讀的心得、體驗和有趣的想法。 本週是JuJu提的:來自印度的英文手工圖文書《In the land of punctuation》以及《ZERRO零:世界記號大全》。 ▲本集內容 今天又是要帶大家來感受「值得收藏」的紙本書的魅力,這是JuJu今年買到最貴,但也是最喜歡的一本書之一!《In the land of punctuation》是1905年德國詩人Christian Morgenstern的作品,由印度平面設計師Rathna Ramanathan以純手工絹印製作的圖文書,顏色明亮、故事有趣,而且非常有設計感! 這本書來自印度的獨立出版社taraBOOKS,他們把書籍設計視為手工藝的一種。從製紙、絹印到裝幀,每一本手工書都是由當地藝術家、作家、製書工匠與裝幀設計師們合力完成,封底能看到獨一無二的限量編號,全球限量3000本。 ▌本書介紹(爆雷警告) 作為一本帶有黑色幽默的詩句作品,《In the land of punctuation》隱含著政治暗示,暗示著威脅性的控制體制的成形與轉換。在標點符號的國度中,句號和逗號們組隊攻擊;問號逃離戰場;破折號切斷逗號的頸部;驚嘆號舉行佈道儀式......透過標點符號間的戰爭與衝突,也好像反映了1905年前後俄國革命的社會矛盾與政治變革。 在節目後半加碼分享由日本平面設計師松田行正的《ZERRO零:世界記號大全》。這本書列出121種符號(包含文字群和記號群),我們討論了這本書中的家徽設計、武則天自創文字,以及共濟會神秘符號,一起進入一個充滿設計美學與符號學奧秘的世界! 每次買到這種紙本書至今都不後悔,真的是買對了!(原來這集節目是要來跟大家炫耀的) 希望你也能透過這集節目,感受到標點符號背後的深刻涵義與手工書精緻藝術的魅力。 喜歡我們今天的內容嗎?歡迎給我們五星好評,讓更多人聽到閱讀提案 💬 到我們的社群平台上面留言給我們:【追蹤官方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mjpitchabook/】【更多社群傳送門|https://fanlink.tv/mjpitchabook】 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  
    29:49

Weitere Kunst Podcasts

Über 閱讀提案

馬力歐、JuJu,每週提案一本書,融合生活經驗,從兩人視角詮釋書之精華!
Podcast-Website

Hören Sie 閱讀提案, FOTOGRAFIE TUT GUT und viele andere Podcasts aus aller Welt mit der radio.at-App

Hol dir die kostenlose radio.at App

  • Sender und Podcasts favorisieren
  • Streamen via Wifi oder Bluetooth
  • Unterstützt Carplay & Android Auto
  • viele weitere App Funktionen

閱讀提案: Zugehörige Podcasts

Rechtliches
Social
v7.17.1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5/9/2025 - 4:42:01 PM